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63章政变 (第1/7页)
第763章 政变 祝书友们在2012发财,再发财,发许多许多的财,定一攒够买船票的钱 … 阿军从凌晨四时发起炮击和轰炸,直到上午八时,一共四个小时的集中轰炸炮击,把盟军打得连头都抬不来起。直接在炮击中伤亡的盟军士兵更是难以计数。而在如此密集的炮击中,盟军就算从其他两端防线调来了更多队部,但也无去修复处于炮击中心的焦勒防线的防御工事了。 上午八时,炮击结束,阿军地面队部由装甲二师,装甲三师及临时集合来起的三个直属各集团军的装甲旅共两千余辆坦克领头,在空军、炮兵延伸炮火支持下向盟军防线上发起強力冲锋,经已被打得稀巴烂的焦勒防线几乎是应声崩溃。 上午九时,阿军第5重装集团军首先攻占焦勒,上午十时,第22集团军攻占焦勒左翼的加雷齐亚丁,半小时后,第23集团军与第2骑兵师合力击破焦勒右翼的哈拉库防线,并从哈拉库迂回袭破哈拉库以东的加拉杰山防线,将整个盟军防线进一步撕破成宽达五十余公里的超大口子。 撕开样这
个一大口子,也意味着整个盟军⾼加索防线的完全崩溃,北加⾼索区军集结的三十余万大军实现全面突破,正式杀出⾼加索,滚滚铁流直⼊中东… 当⽇傍晚,第22集团军、装甲二师组成左翼兵团攻破乌尔米耶湖地区,第23集团军、骑兵2师组成右翼兵团,向东运动,连续攻破阿哈尔、萨巴兰山盟军防线,并于次⽇即3月26⽇上午九时,在伊朗北部临里海西岸沿岸重镇阿尔达比勒全歼盟军四万主力,其中近两万是英**队。 3月26⽇中午,从焦勒南下的由第5重装集团军,装甲三师等队部组成的几乎全机械化的中线主力队部以泰山庒顶之势在伊朗西北最大城市,也是⾼加索防线中心据点大不里士歼灭盟军六万主力军队,并占领大不里士。 至此整个盟军北⾼加索防线不复存在,盟军司令科尔率领七万余残军逃往大不里士南部的米亚拉镇仓促布置新防线。 不过阿军机械化队部追击速度相当快,且而盟军兵败如山倒,七万残军剩下的多为伊朗军队,科尔这个盟军司令受到了伊朗人的指责,科尔随即被伊军官架空,失去了指挥权。 下午三时许,右翼兵团轻松攻克兵力空虚的伊朗北部里海西南岸的恩泽利港和拉什特城,左翼兵团则从乌尔米耶迂回攻克米亚拉以南的赞詹城,米亚拉七万盟军被合围。 3月28⽇,南下救援德黑兰的首批四个伊朗师进⼊德黑兰后,伊朗什叶派宗教势力发动军队內的什叶派穆斯林士兵叛乱,两年前在英美支持下刚刚取代其⽗礼萨汗继位伊朗国王的穆罕默德。巴列维被什叶派穆斯林军队软噤。大量英美工作人员和顾问、侨民被叛乱武装赶出德兰。 取得德黑兰的控制权后,临时接管权政的伊朗什叶派宗教领袖,大阿亚图拉赛义德。布鲁杰迪向阿拉斯加出发求和电报。 无独有偶,就在伊朗发生政变,并向阿拉斯加求和的同一天,在伊拉克也发生了叛乱,是只在伊拉克,叛乱是不由宗教势力组织的,而是由军事将领直接发起的军事政变。 伊拉克的情况实其比伊朗更糟。 就在3月25⽇,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意外沦陷时,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二世和首相赛伊德都被英国人挟持到巴士拉去了,而次⽇即3月26⽇,阿拉斯加第43集团军与二十万保土联军轻易击败摩苏尔和基尔库克的盟军,占领伊拉克北部地区,44集团军则占领了伊拉克西南部的乌拜莱,并于3月27⽇由170摩步师和第44装甲旅(44集团军直属)东进占领幼发拉底河中下游重镇纳杰夫城,切断了南部巴士拉、纳西里耶地区与伊拉克中北部地区的交通联系。 时同第4集团军也与当⽇进⼊巴格达会合第六装甲师和骑兵四师,彻底控制了巴格达地区的局势,随后13机步师、14摩步师又相继占领了巴格达南部的卡尔巴拉城和希拉城,并与第170摩步师会师纳杰夫城。 至此整个伊拉克经已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地区完全控制在阿拉斯加里手,而逃到巴士拉的伊拉克国王费萨尔二世经已很难影响到巴士拉和纳西里耶、萨尼亚湖之外的伊拉克地区。 3月28⽇,此前奉调前往救援阿瓦士和阿巴丹的六万伊拉克军队在行进到伊拉克东南部萨尼亚湖和萨迪亚湖东岸的阿马拉时在司令官纳伊纳兹德中将率领下发动政变,占领了伊拉克东南的阿马拉、库特以及巴士拉北部的纳西里耶,宣布成立伊拉克军政fǔ,废黜伊拉克王室,不再接受巴士拉的伊拉克王国政fǔ的导领。时同宣布巴士拉政fǔ为不合政fǔ,理由是这个政fǔ是完全受到英国人控制的傀儡政fǔ,经已不具备代表伊拉克民人的资格。 军政fǔ成立后,自任临时总理的纳伊纳兹德中将迅速向阿拉斯加出发了和谈电报。不过伊拉克人联系的习正保设在大马士⾰的联军中东战区总司令部,然后习正保收到这个电报后转发到北⾼加索的。然虽北⾼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