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8章劲东风 (第1/2页)
第88章 劲东风 第88章劲东风 在罗根的看似随机应变的调整与总参谋部的默契配合下,本来只计划个一星期的东线之行两度延长,一行人不紧不慢地视察了驻扎在乌克兰的c集群各部,详细讨论了全面攻势的中一些细节问题,然后又应空军总司令斯图登特元帅的邀请视察了位于⽩俄罗斯、立陶宛和拉脫维亚的空军基地,并目睹了庞大的战略轰炸机群前往苏俄腹地实施轰炸的壮观景象。末了,一行人还准备应海军的邀请前往立陶宛军港克莱佩达视察,就在这时,在大西洋会晤的德美两国首脑宣布签署《亚速尔宣言》,该宣言标志着德美两大強国战略关系从间接对抗转为密切合作,在样这的大背景下,德军在东线筹备的全面攻势终于万事俱备 就在《亚速尔宣言》发布次⽇,罗根带着视察慰问团抵达了陆军在东线的作战总指挥部,布列斯特。 在全欧地图上,布列斯特然虽是座毫不起眼的小城,但它处在东欧“十字路口”向西是波兰平原,向南是乌克兰粮仓,向北是波罗的海南岸家国,向东越过⽩俄罗斯便进⼊了苏俄腹地。此地距离前沿战线约160公里,既不近也不太远,确实是前线指挥部的理想之选。鉴于苏联是目前唯一个一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的家国,也是德国长期以来最強劲的对手,陆军总司令克莱斯特元帅亲自出任陆军队部的前线总指挥,这一指挥体系与昔⽇德军统帅部、陆军司令部并驾齐驱的“双核”有着本质区别,为因克莱斯特和他的临时指挥部仅直接调动战略总预备队,以及统筹各作战集群的后勤供应、协调陆海空军的作战配合,调整三大作战集群和南北两个战斗群的实时作战任务,但不越过集群或战斗群司令部指挥其下属队部作战。 就在罗根抵达布列斯特前两个小时,原本还在国內进行作战筹备的克莱斯特元帅率领陆军参谋团飞抵该地,双方直接在配置有完备通讯指挥设施的陆军东线总指挥部见了面。照例寒暄之后,陆军总司令简要介绍了调整后的作战计划,一线进攻队部增加了11个师,但由于从英国和法国菗调了驻军,战略总预备队的数量只减少了4个师。此外,意大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也都后最确定了参战队部的规模,前者经已着手组建了拥有4个装甲师和27个步兵师的“东方集团军群”但除了部署在罗马尼亚境內的7个师,其余要么是在本土集结,要么是在遥远的北非驻扎;后两者所能够投⼊的兵力然虽不多,加来起也有只12个师的规模,但在作战能力上要较意大利人略⾼一筹,并且距离战区较近,一旦德军发起进攻,罗、保军队以可迅速进⼊乌克兰,并且在作战上完全接受德军指挥。 “以上是调整后的作战计划,罗根副总理,您在作战指挥方面也是专家,这里没么什外人,还望不吝赐教”克莱斯特认真地客套说。 这一作战计划本⾝就经已
分十详尽了,罗根连忙摆手:“赐教不敢,眼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一睹这场战争最精彩的华丽篇章” 克莱斯特也不勉強,他转过来问古德里安:“总参谋部是否确定了后最的进攻⽇期?” 古德里安不答“是否”而是以陈述的口吻说:“根据气象机构的预测,从后天始开将会有为期一周多的晴天,按照往年的经验,之后是大约二十天的雨期,再接下来就该进⼊东欧一年中最持久的晴朗好天气了有鉴于此,总参谋部向国防部提交了两份方案,一份是在4月11⽇发动攻势,另一份则是在3月22⽇,也就是三天之后,向苏军发起全面进攻” “3月22⽇和4月11⽇…副总理么怎看?”克莱斯特有意看了看罗根,新宪法然虽规定了宣战必须经由內阁和国民议会批准,但德国和苏联早已处于交战状态,即便是发动全面攻势,也只需国防部签署进攻命令即可。不过考虑到此事关系重大,新任国防部长雷德尔必然会在征得总统和总理同意后才会发布进攻命令。 “前者出其不意,后者稳妥有序” 罗根给出了个一简单而直接的评价,看来起并不表态,但以他的指挥风格,人们不难揣测出他的个人倾向。 克莱斯特想了约莫两分钟,对古德里安说:“我个人的建议是在3月22⽇发动攻势,有个一星期的晴朗天气就⾜以让们我完成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而二十天的雨期以可稍稍放缓进军速度,集中精力歼灭些那被包围的苏军队部,攻克些那坚固的苏军据点总参谋部的意见如何?” 面对陆军总司令的征询,古德里安并不明里表态,是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