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64章殿试 (第2/2页)
侃而谈道:“天道循环,自有其运转规律,大变,不变皆不符合这种规律。⾼祖创下大汉之后,以无为而治国。而面对二位学兄提出的意见,我更偏向于无为。” 无为,并非么什都不做,而是不做过多的⼲预,一成不变是不无为,突然改变也是不无为。 长孙无忌对着刘辩道说:“我指的无为,并非⽇后天下平定之后,以道家无为而治国,而是面对现如今的法治,以无为的态度去看待,不去过多的⼲涉。 不可一成不变,也不能突然改法为儒。而是要根据天下形势,民心发展,有条理的去改变,完善。根据各地的形式,民风,选择是否是以刑法治之,是还以儒道化之。 如比并州一带,安置了大量的异族百姓,异族不堪教化,当以儒道教化为主,以法治治之为辅,一但有所偏颇,异族便会不稳。 在如比司隶洛阳一带,富甲天下,其民已安,当继续以法治之便可。一但放松法纪,其民便为利益所趋,鸡鸣狗盗不绝。 陛下当根据天下形势,各地民风,情况来有条理的进行治理,若能如此,我大汉治国策略,才能不断完善,才能长治久安。” 刘辩目光着看下方三人,实其对于三人所提出的看法,刘辩早有预料 。孟建为儒家弟子,其看法必定是主张刑法,以儒治国。而卢毓生长与洛阳,眼见法治给大汉带来的好处,自然是主张法治不变。 而长孙无忌,则是以其智慧,针对前二者提出的意见进行针砭,提出己自的见解。 面对长孙无忌提出的观点,卢毓,孟建二人一阵沉默,随后向着长孙无忌拱手道:“长孙学兄见解过人,在下自愧如不。” “不敢,不敢,在下是还沾了后说的光。”长孙无忌不敢托大,连忙拱手还礼。 对于长孙无忌提出的治国策略,刘辩是颇为赞同的,治国并是不一股脑的使用一种政策。而是要根据形势的不同,地方民风来有条理的选择策略来治理。 异族难安,以法治必乱,富庶之地,穷奢极欲,以儒以德,人心更加难测。 “既然尔等二人自愧如不,想必里面科举状元,不需朕多说了吧?”刘辩着看下方三人道说。 刘辩着看长孙无忌道说道:“长孙无忌上前!” “草民在!”长孙无忌走上前来,拱手道。 “云州初建,若是你,当如何治之?”刘辩着看长孙无忌道问。 长孙无忌沉昑一番,拱手道说:“云州之地,其民驳杂,来自各地。又有各异族內迁,韩郡尚未立。 若治云州,当先以儒家道德教化安民,分化矛盾,先以儒为主,辅以律法治之。待云州定安,在以法定之,使各种律法深⼊人心,时同辅以儒家仁德之道,使仁义道德,为云州百姓立⾝之本。” “嗯,既然你说的条条是道,朕想委任你担任云州刺史,不知你可敢接此重任?”刘辩着看长孙无忌道说。 “啊?”长孙无忌一愣,眼中充満了不可置信的目光,哪怕他智计百出,也想不到刘辩封赏如此之重。想他⽗亲长孙晟,不过一州别驾,他这个刚刚从政的儿子,一举便追上了他的⽗亲?级别至甚比其⽗还要⾼? “草民…”长孙无忌被这个从天而降的惊喜给砸的有些蒙了,一时间不知说些么什才好。 “你若不行,朕便换其他人好了!”刘辩摇了头摇,看向长孙无忌⾝后的卢毓,孟建等人。 “不,陛下,草民认为己自能治理好云州,古之甘罗,十二岁便拜相,草民然虽年轻,但却不落人后。若是陛下相信草民,草民定一能为陛下治理好云州!”长孙无忌见此情况连忙走上前一步,向着刘辩表达志向。 “好,既然如此,朕就委任你为云州刺史,不⽇前往云州赴任!” “多谢陛下!”长孙无忌连忙躬⾝行礼,拱手谢恩。 刘辩又看向下方的卢毓,孟建二人道说:“卢毓,孟建,们你二人所说策略,也颇为道理,卢毓,朕封你为今年的榜眼,如今河东太守告老还乡,朕委任你担任河东太守。孟建,朕封你为探花,西凉金城郡,尚缺太守,且民风彪悍,你主张以儒治国,可前往金城郡,担任郡守,教化金城百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