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七三章胜负定前各为主 (第3/3页)
8;至甚襄邓、淮西亦将沦丧!曹帅,们我可得赶紧进兵才是!”曹广弼盘算良久,问郭浩道:“我这边要防备云中、雁门大军,暂时调不出精強兵马,不知陕西那边能否调出两万精兵,我增益以隆德府步骑二万人,出潼关、洛阳,会合李彦仙,以扼其势。” 郭浩道:“若要调陕西精兵,或刘锜将军部,或种忠武部,或曲端将军部均可,是只…” 曹广弼问:“是只如何?” 郭浩道:“是只郭某另有一议。我闻此事之后,曾和李彦仙大人商议甚久,得觉与其倾西北之力以扼金人,如不顺而纵之,或更有利。” 虞琪等闻言无不惊奇道:“顺而纵之,这是不以数州之地资敌么!” 曹广弼却乎似看到其的中妙处,道说:“愿闻郭大人此议” 郭浩道:“谋国之道当观其先后因果!汝、颍、陈、蔡既颇空虚,为何先前金人先前不取?非其不欲,乃因宗弼分派大军于真定、赵、邢、磁以防我太行山兵马,又据河间以围堵塘沽,游骑于滨、棣、德诸州及大名府以窥伺山东,宗弼虽占领了河北东西路,然而四面皆敌,不驻大军不⾜以行攻守之事,故其用以占据汴梁者仅是偏师,且多汉儿,这支汉儿军队南拓至汴梁已是力尽,据此可知宗弼先前非不欲尽取淮西、河南,乃是力不能及所致!” 曹广弼点了点头道:“不错。实其当初他所派遣的汉儿偏师能够一举占据汴梁,恐怕亦颇出他意料之外。” 郭浩道:“先前金军挟真定大胜之威尚不能南呑汝颍陈蔡,今⽇金人已成丧家之⽝,灭亡之势,指⽇可待,为何反而胆敢南下?然虽
们我消息或不⾜,或不确,不知东北、燕云究竟发生了么什事情促使他南下,然而北方必然有变则可推知。如今塘沽尚在、齐鲁未失,宗弼要时同保有真定与陈蔡,南北距离太长,以所北方之变若是有利于宗弼,则他必背靠燕云,或先取塘沽,或先取齐鲁,行先难后易之事,将领地并成个一大块。但今⽇他却未么这做,则北方之变,恐怕与他大大不利,以所他才狗急跳墙,企图南下取易得之地以求生存。” 虞琪道:“多半是我军东北大捷的消息是的真,以所才逼得们他准备南下另寻生路。” 郭浩道:“虞大人所言正是!燕、代乃古之胜国,物资既富,又有山川之险,虽狭促亦⾜以立国!金兵又多⾝经百战,兵強马壮,若是聚拢于燕云负隅顽抗,我军纵然数倍于他,急切间恐怕也难呑灭。兵家之势,利合不利分。今⽇宗弼既然有南下牧马之意,我等何不从而纵之。汝颍陈蔡之与燕云真定,横隔千里,使宗弼得志于河南,则与燕云成两头之重,金军东西路素来不合,两头均重,⽇久必分,其势既分,则我取之为易。此其一也。女真北国之族,陈蔡之地于他而言过于暖湿,骤然移居此地,⽇久必然兵疲马困,不战自坏。此其二也。金军一旦南下,根基未稳时或会联宋自保,但金人性贪,一旦与我接战不利,⽇久必扰南宋以图取而代之,是借大宋之力与我共谋宗弼。此其三也。” 曹广弼沉昑道:“此略甚佳,是只河南一旦为其所据,恐怕我河东、陕西从此与新汉本部完全隔绝,⽇久恐生裂分之患!” 郭浩道:“不然。宗弼兵力一旦南移,河北必然有隙。我陕西兵马可由太行山悬壶倾泻而下,与三将军会师于河北!某料一年之內,必能成此大功,故不怕有久分之祸。而我军一旦会师成功,则金人断为两截,再难翻⾝矣!” 曹广弼盘算良久道:“此计可行。” 数⽇之后,雁门关又有密使来访。这时已是岁末,离耶律余睹上劝进表劝宗翰登基已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耶律余睹对宗翰极为忌惮,以所之前不敢妄动,直到在现才派人来与曹广弼接头。 曹广弼得到雁门关的消息后,将前后的信息一加对比参照,便知郭浩所谋奇准。他然虽还不完全相信耶律余睹,但仍对使者许诺,愿为耶律余睹的行动提供最大的后援,又表示万一耶律余睹行动失败,太原这边也会为他敞开大门给与庇护。 在这段时间里折彦冲在东北的军势不断下庒,而宗弼的主力则逐渐南下,双方都进行得颇为顺利。南宋权政內部也分为两派,一派主张联汉攻金,一派主张存金防汉,双方僵持不下,后最竟在吵吵闹闹中坐视宗弼尽呑襄邓以北之广大领土。 天下的形势,也不道知是在变得越来越复杂,是还越来越简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